在线配资公司怎么选择 机器人时代要来了?闵行人说……
机器人被视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2024年以来,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为科技竞争新高地,“各方诸侯”携技术、资金入场,群雄逐鹿。深耕“大零号湾”的上海飒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去年也完成了两轮融资,企业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智能移动作业复合机器人产品,已在几十家世界500强及行业头部企业的智能制造中得到应用。
记者与公司创始人兼CEO张建政聊了聊他的创业经历和新年愿景。
展开剩余79%公司创始人、CEO 张建政
“来自政府各方面的支持,让我们坚定了发展信心。”
2017年,张建政与两位校友在母校上海交通大学门口的创业园区创立了飒智智能,当时的园区叫“零号湾”。如今,7年过去了,“零号湾”成了“大零号湾”,张建政先后入选“闵行领军人才”“上海产业菁英”“上海市东方英才创业项目(创业领军人才)”等人才计划,飒智智能也发展成拥有近300人的高新技术企业,并先后荣获“闵行科技小巨人企业”“2023年度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资质及荣誉。2024年,企业还迎来了高光时刻——
以下是张建政的讲述:
2024年7月6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具身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产业链生态论坛”上,我们在上海世博展览馆,面向全球发布新品——智能移动类人双臂机器人“白猱(náo)”。
这款机器人采用一体化控制,一个“大脑”控制五感,能将语音指令转换成动作指令,与人、环境、作业对象进行自然互动。机器人的双臂能模仿人的动作,可开展生物实验、检验检测、精密装配等作业,让生产过程更加高效。
当时我在台上感到非常激动。那天,一直支持我们的部门、单位的负责人也都在场。他们见证了我们从一棵“小苗苗”一步步成长起来,现在能站在一个大大的舞台上来展示自己。
给予我们科技研发资助、为我们搭建平台对接产业资源……这些都是相关部门、单位对我们实实在在的帮助。也是在2024年,随着企业研发和生产规模日益壮大,我们明显感觉现有产能不足,亟需更大空间进行生产制造。对此,区相关部门很快为我们对接了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内6000平方米场地用于生产。
目前,我们将研发、实验、人才培训等功能安排在“大零号湾”,把生产制造空间安排在试验区。许多客户来我们企业考察后,都对我们的研发、生产能力给予肯定。
而当我们企业面临“对口的人招不到”等困难,区人才服务中心主动邀约我们参加招才引智高校行系列招聘会,助力我们招到了合适的应届毕业生。区人才服务专员还为毕业生后续落户上海提供政策指导,让毕业生能够安心留在企业、留在上海。这些举措都让我们觉得很暖心!
得到了那么多帮助,我们也要为闵行的发展尽一份力。2024年10月15日,我们与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共建“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暨订单班签约揭牌仪式,将在资源共享、课程开发、人才培养、实习就业、职教出海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我们的企业导师将把自己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为智能制造产业培养、输送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我自己也带了徒弟,是一名大二学生,日常我们围绕人工智能话题经常进行讨论。我想告诉现在的年轻人,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我们要积极地拥抱这个时代。我觉得,人类特别擅长创造工具,比如汽车是工具、电脑是工具,而人形机器人可以成为工业生产的劳动力、救援救灾的先锋队等,将人类从重复性重体力劳动和危险作业中解放出来。也许未来,机器人还会成为人类的朋友。
所以,我们也将秉承“科技向善”的宗旨,研发出更多实用、优质、有温度的产品,真正解决市场痛点,赋能上海乃至全国的机器人产业。
2025年,我们一方面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也要将产品更好地推向市场,要和客户聊需求、了解痛点,将技术、产品与应用场景更好地结合。一个机器人同时“照顾”好几条生产线,这是许多智能制造企业的转型需求,也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我们还将积极探索“机器人出海”,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在墨西哥一家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的零部件生产车间里,300台机床原先每班需要30人操作,三班共需90名操作工;现在,26台飒智机器人“接管”了那里,每天24小时有条不紊地在各机床前往来操作。
2025年,我们希望在政府部门搭建的平台和专业的指导下,与其他机器人企业一起参加国际大型展会、开展国际市场调研等,协力打响中国品牌。
人才高度决定发展高度,人才密度涵养城市气质。未来,闵行将进一步实现人才智慧与创新活力“涌流迸发”,人才成长与区域发展“双向奔赴”……
记者:范仲毅
初审:赵若楠
复审:石思嘉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在线配资公司怎么选择
发布于:上海市